对于高分复读不宜给予奖励,应该成为共识。
全文1590字,阅读约需4分钟
撰稿 / 熊丙奇(教育学者)编辑 / 何睿 校对 / 刘军
▲唐尚珺承认自己没有实力达到清北录取线。新京报我们视频截图又是一年高考季,总有一些“特殊”考生格外引人关注。比如,为考取清华大学已第15次参加高考的广西籍考生唐尚珺。6月8日,新京报记者联系上了唐尚珺。谈及今年的高考,唐尚珺称今年高考内容相对去年容易一些,“清华是不太可能了,不执着了,上985没问题”。唐尚珺真的想通了吗?这需要他自己给出答案。去年,他报考上海交大护理学院被录取,大家都以为他可以放下执念了,然而,他还是做出了放弃报到继续复读的选择。据报道,今年他计划报考农学或师范专业,这其实还是一个很随意的选择。已经15次参加高考的他,并没有清晰的上大学规划,报考的专业一直在变来变去。对于唐尚珺,舆论已经讨论很多。其多次复读的选择,主要源于他要“上清华”的执念。但促使他形成这种执念的,还有其他教育和社会因素,其中就有学校、教育机构、社会企业针对高考高分生、被名校录取考生的奖学金措施。要遏制越演越烈的高分复读、“考霸”现象,全社会应该形成共识,比如取消针对高考高分生、被名校录取考生的奖励措施等,至少可以先取消针对高考复读生的所有奖励措施。从本质上说,这种奖励措施也是在宣传、炒作高考高分生、升学率,是教育部所明确禁止的。但是,对于带有“自发意味”的奖励,如复读机构设立奖学金,企业出资重奖考上北大清华等名校的学生,社会舆论大多是乐见其成,教育主管部门也难以禁止。可以说,正是这些奖励措施刺激了高分复读,促使唐尚珺们为上名校“一路走到黑”,成为“职业考生”。多年前,媒体就曾报道,有考生为获得高额奖学金,考上北大清华而放弃报到,来年继续复读考北大清华,成为“考霸”。▲唐尚珺表示自己的复读“今年应该是最后一年了”。新京报我们视频截图唐尚珺虽不属于“考霸”,但支撑他不断选择复读的,除了他自己的意志,也有学校、教育机构给他的奖学金,虽然不高,却可以解决他复读的生活费用。据报道,唐尚珺表示,自己的实力没有达到清北录取线,成绩上600分才有奖学金,“平均一年就两万,刚够我下一年的生活费”。考上不错的大学而选择放弃报到、继续复读,如果完全出于考生的自主意愿,倒也无可厚非。这也是考生为上自己理想学校、专业所做出的努力。但近年来,越来越多的考生选择高分复读,并不完全是出于学生的意愿,而是有“复读生意经”推波助澜,甚至也有公办高中卷入其中,动员高分生选择复读。因为,高分复读对于学校、教育机构来说,不但可以打造升学业绩,而且可以用来吸引其他考生选择复读。既有名校升学率的面子,又有获得复读经济利益的里子。但这无疑会误导学生的学业与职业发展规划,把追求高分作为自己的目标,却忘了自己究竟想要什么。尤其是,高分复读会加剧应试竞争,进而恶化教育生态。为此,需要加强对这一现象的治理。首先,应该重申禁止公办高中举办复读班、招收高分复读生。近年来,公办高中举办复读班、招复读生,在一些地方“回潮”,甚至有公办高中把动员高分生复读作为打造升学政绩的重要手段。这已经严重背离了我国正在推进的教育评价改革方向。与此同时,教育机构、社会企业,也要有营造良好教育生态的自觉性。我国正在推进破除唯分数、唯升学的教育评价改革,这不只是教育部门的事,更需要全社会的参与,不能让功利教育观成为改革阻力。当然,一刀切地取消或限制高考复读,并不现实,考生的复读权利也要尊重。但是,对于唐尚珺这类高分复读,我们应该有明确的共识,不宜给予奖励,方有利于建设良好教育生态。值班编辑 李加减
本文部分内容首发自新京报公号“新京报评论”
未经新京报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使用
欢迎朋友圈分享